找到相关内容714篇,用时24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法相唯识学的三性说及其中道思想研究  唯识学的中道思想主要体现在本识说和三性说之中。作为轮回载体的非断非常相似相续恒转如流的本识的安立,符契佛陀的缘起中道教法。本文重点研究唯识三性说及其所蕴含的中道...识二无我属于唯识系统,于是将弥勒以降的瑜伽唯识学分为法相宗与唯识宗两个系统。欧阳对早期瑜伽唯识思想的发展态势卓有洞见,确有法相唯识两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源流:法相并不唯识、八识不摄法相。但笔者并不完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222273506.html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举行唯识学讲座

    2009年5月27日上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举办“法相唯识学中转识成智理论的建立”学术讲座,香港慈氏学会导师王联章应邀主讲。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段玉明教授主持,宗教所所长李刚教授、张钦教授,及研究所宗教学专业的硕、博士研究生及佛学爱好者40余人聆听了讲座。 王联章首先对法相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内容的解析。其次是对法相唯识学转识成智理论难点的释惑。最后,王联章总结了法相...

    佚名

    |佛教慈善|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6/17312281960.html
  • 法相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

    法相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觉 醒 法相宗,也称唯识宗,慈恩宗,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唐代玄奘其弟子窥基创立,代表著作是《成唯识论》,主张外境非有,内识非无,"唯识无境". 自玄奘糅译《成唯识论》后,经过其弟子辈窥基等人的注释,弘扬.逐渐形成了法相宗.在唐初,法相唯识学曾风靡一时,但到中唐即渐呈衰相,晚唐至宋,研究者已稀,元代近于绝响.明代虽还有人传习,终因典籍散失殆尽,难得要领.因此有人说,法相...

    觉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052950.html
  • 法相宗祖庭——玉华山

    》虽然巴佚,但根据史料看,他的学术思想是调合大、小二乘的矛盾和空,有两宗之矛盾。  玄奘法师的理想,并不是将法相唯识宗移植到中国。他的目的是用新译的经典统一中国佛教教义,从而把中国佛教推向顶峰。回国后...般若波罗蜜多经》,与弟子窥基糅译完成了《成唯识论》。《成唯识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法相唯识宗的诞生。中国的法相唯识学,可称为玄奘法相唯识学。  玄奘圆寂后,其弟子窥基又写了《成唯识论述记》、《成唯识论...

    秦凤岗 楚少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51761741.html
  • 金陵刻经处因缘略述

      金陵刻经处因缘略述   吕建福   佛教思想由“阿含”而“般若”,由“般若”而“中观”而“瑜伽”,教理愈趋愈密。瑜伽学之核心即为法相唯识之学,乃印度大乘佛学高度发展的结果,可以说是大乘佛教理论化高度成熟的标志。法相唯识学在印度的成熟,约在佛灭后九百年顷,由无著菩萨针对当时佛教界计空计有之偏执,依据《解深密经》等教理,倡导外境非有、内识非无之唯识中道义,又造《摄大乘论》,并授其弟世亲,世亲...

    吕建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2480082.html
  • 试论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

    遗忘,这与玄奘及其弟子辈坚持五种姓说有很大的关系。   三、玄奘学说在近代中国的复兴及其原因   玄奘所传的法相唯识之学,数传以后即趋向衰落,除了以上所说的其理论本身比较繁琐,以及五种姓说不受佛教徒欢迎等原因外,还有因为经过唐武宗的灭佛及五代的战乱,有关研究法相唯识之学的疏记,散失殆尽,人们无法对之进行研究。因此,从元末到明初,研究唯识之学的,可说已绝其迹。从明万历年间至清朝初年,虽有一些唯识...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10461482.html
  • 太虚大师佛学思想探析(上)

    佛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而且他研究佛学并不是学究式的,而是为他的佛教革命服务的。下面我们从太虚佛学思想的四个主要方面来窥视一下他作为一个佛学家的风采,这四个方面是:㈠对佛教的总的看法,㈡法相唯识学,㈢...奠定了一个名义或名份基础——一切革命都要有这样的基础,否则就是名不正言下顺,难于得到社会的支持。  ㈡法相唯识学  前文已述,太虚大师在“三级与三宗”的判教思想中,把属于大乘特理级的中国佛教分为三宗:...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25865147.html
  • 赵朴初答:唐末已来,佛教逐渐衰落,直到清代还是如此,但从清已来,佛教似乎有复兴之势,出了不少人才,不知近代佛教有哪些著名人物?

    遗失的性、相诸宗的重要著作,因而使性、相两宗的教义得以复兴。金陵刻经处同时又是讲学场所,谭嗣同、章太炎等都在那里听过他的讲,在他的培育影响下产生了一些佛教学者,其中特出的是欧阳竟无居士,专治法相唯识之学,他在南京举办的支那内学院,成为当时法相学的重要研究场所。与欧阳齐名的法相研究的提倡者有北京三时学会的韩清净居士。 ...

    赵朴初

    赵朴初|佛教常识问答|佛教初级知识|佛法问答|智慧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07460810863.html
  • 明勇法师在真际禅林作《印度佛教史概述》讲座

    修学,对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缘起性空”思想和法相唯识学派的“万法唯识”思想作了深入浅出的开示,使大家得到真实受用。 ...

    【佚名】

    |讲座|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3/0958348317.html
  • 略论中国近代佛学之复兴

    研究成果,由此也推动了近代佛学的发展。   其次,以法相唯识学研究为核心,佛教各派教义思想之研   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法相唯识学源于印度大乘佛学瑜伽行派的佛学思想,由古代印度佛教学者无著和世亲所创立。这一派学术思想主张世界一切事物都是由心识所变现,因此提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命题。在印度,法相唯识学继中观学之后兴起,曾经发展得相当兴盛...

    业露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13365697.html